近期A股及港股继续低迷,周三A股创业板指数创新低。当前国内外形势仍存在不确定性,市场估值已低,但盈利前景仍面临“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及疫情防控等不确定性。对此,柯友浪在摇钱树至尊版APP分享了他的看法:
1、情绪低迷,“磨底”反复
市场反复,情绪低迷,近期市场波动有内外部背景。近期中国股市继续表现低迷,周三A股沪深300指数回调1.55%,创业板指数回调3.66%,港股跌幅相对小。两市成交量萎缩至8000亿元左右,持续低迷。
从板块上,成长板块继续大幅下跌,而前期相对表现有一定韧性的板块如地产、煤炭、钢铁等出现补跌,部分消费相关板块相对抗跌,包括食品饮料、家电等。
近期中国市场的低迷有内外部的背景,包括海外地缘冲突仍在演绎,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仍在高位,海外主要央行包括美联储仍在推进货币紧缩进程,中美利率一度倒挂;同时,中国稳增长政策效果在一些领域仍有待显现,国内疫情防控仍面临加大压力,其对供应链和物流的影响仍在。
另外,部分成长风格的指标公司近期披露业绩低于预期,典型如逆变器长牛股阳光电源业绩不及预期当天收跌20%。在这类个股机构持仓依然不低的情况下,引发了新的市场压力和担心。
2、不一样的“稳增长”
当“稳增长”遭遇“供给冲击”,市场估值已经明显降低,但结构性盈利仍面临压力。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已经披露,综合一些前瞻因素看,增长仍面临部分挑战。
柯友浪在摇钱树至尊版APP上提出,本轮“稳增长”与历史上前几轮“稳增长”面临的不同地方在于:
1)“后地产时代”中国要寻找增长新动力、寻求增速新均衡,房地产市场面临短期稳需求和长期稳房价、坚守“房住不炒”的矛盾;
2)百年一遇疫情叠加百年未有之变局,供应链及地缘冲击影响仍在;
3)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也在逐步进入攻坚阶段,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前中国的“稳增长”面临更为综合的局面。
近期地缘局势的演绎引发的商品供应风险,可能是自1970年代“滞胀”以来面临的最大的供给冲击,给未来物价和增长均带来不确定性。同时,中国内地多地疫情反复,给“动态清零”策略下的疫情防控及中国“稳增长”落地、制造业产业链及物流等带来挑战。
考虑房地产市场及制造业供应链面临的压力,后续稳增长政策势必持续发力。否则,尽管市场估值已经不高,市场盈利的前景可能仍面临下调压力,特别是高预期的成长板块。
3、低位确定,尚待东风
市场“磨底期”,“稳增长”有望继续发力。市场正在消化外部“滞胀”环境和中国“稳增长”面临疫情防控带来的挑战。整体上,市场累计回调时间较长、幅度不小,估值已经在历史上相对低位,且对上述负面因素已经有所准备,中国仍有一定的政策空间及灵活性。
柯友浪在摇钱树至尊版APP上指出,市场虽处在前期快速回调后的“磨底期”,但对市场中期前景不悲观!
市场成交萎缩到一定水平是市场底部的特征。近期市场日成交跌至8000亿元下方,可能表明市场情绪已经降温到较低水平。
根据历史经验,这代表负面因素已经消化到一定程度。后续仍需要进一步关注俄乌局势及通胀走势、海外紧缩态势、中国稳增长及疫情、中美关系等方面的进展来综合判断市场走势,特别是近期政策制定者有关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的定调。
本轮沪深300跌幅高达32.8%,历史上比这大的回撤只有4次:第一次是08年金融危机,跌幅72.74%;第二次是09年4万亿的后遗症,跌幅46.81%;第三次是2015年股灾,跌幅43.56%;第四次是2018年去杠杆,跌幅33.35%。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否极泰来,循环之道。
如此大的跌幅后还有多少真正需要担心的呢?若此处迎来政策利好释放,谁能优先获得低位的筹码呢?
虽然市场依然看不清2022年GDP增长5.5%左右目标的实现路径,但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主动作为”“艰苦努力”稳增长的导向非常明确,这意味着后续政策密集催化可期。在稳增长见效需要时间的情况下,“政策底”可能不是唯一的(大政策底在2022年3月16日已经出现),后续还会有多个“mini政策底”。
从产业政策的催化到居民休养生息后购买力的恢复,经济基本面的复苏向好是确定性的,股民的投资信心随之回升也是确定性的。
柯友浪老师还是3月底的那句话:2022年A股行情,风物长宜,徐徐为之!
部分参考标的:
吉祥航空:公司采取“双品牌、双枢纽、双模式”的运营策略,主品牌深耕上海,定位全服务航空,子品牌立足广州,快速开拓廉航市场,品牌间形成互补效应,享受枢纽优势,覆盖各类客群。公司保持运力增长,机队规模由14年41架增长至当前108架客机,航网资源优质化,最新夏秋航季较16年同期,公司一类互飞复合增速达18%。
山西汾酒:复兴版引领高端化,全国化进程加速或超预期复兴版引领高端,青花40布局超高端,青花收入占汾酒系列比或达40%-50%。青花系列凭借“玻汾实现香型培育+出色产品品质+卡位主流消费价格带+约10%-15%的高渠道利润”已取得亮眼成绩。
丰乐种业:丰乐是国内销量最大的两系杂交水稻种子公司,公司水稻业务有三个逻辑:一是两系水稻蛋糕份额做大;二是良种驱逐劣种,良种率提高;三是整合、兼并。
(文章来源: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