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集中,物流是关键角色。1)制造业越先进,物流依赖度越高。我国先进制造业约贡献全部制造业增加值四成,而反常偏低的增加值率,恰恰凸显出制造业越先进分工越细致、产业链物流依赖度越高的特征。因为分工极为细致的情况下,每个企业都可以专注于将自己负责的零部件的生产效率提升到极高的状态。但也正因如此,越先进的制造业产业链条,其中就会涉及到更多的产值重复叠加,因而导致了增加值率数值的下降。而当疫情对高效率物流体系形成直接冲击的时候,平常支撑起整个产业链的中流砥柱,可能恰恰会成为导致产业链停摆风险的最薄弱环节。2)制造业多集中于长三角和珠三角。
全国工业产能集中于东南沿海省份,其中长三角、广东福建、山东合计超一半。
长、珠三角:汽车/机械/电子产业链龙头。恰恰是上述先进制造业,更多在长三角和珠三角。而此次疫情冲击,在上海持续时间更长,并对长三角形成外溢,长三角产业链和供应链脆弱性陡增。1)上海汽车、机械装备辐射长三角,电子产业也较强。上海先进制造和装备制造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其中交通运输设备、机械装备制造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上海与江苏在产业链间衔接,以及供应链互补等方面高度相关。2)广东更聚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广东省的制造业增加值行业结构较为稳定,近年来,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化工行业则持续萎缩。
疫情冲击产业链的三条路径:停工、物流阻碍、港口运输。1)疫情复杂化和防控升级可能直接导致工厂停工。工厂集中生产的特点令工人易感,疫情复杂化情况下部分工厂可能暂停生产以防止疫情的蔓延,或因防控政策要求而停产。此前武汉、天津工业生产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疫情的直接影响。2)防控升级引致物流阻碍,零部件断供令生产低速运行。
疫情复杂的背景下,工业产业链发达地区一旦实施大范围防控升级措施,供应链物流即可能出现明显受阻的情况。当前上海陆路运输量不及去年的两成。3)货物无法及时出港,对出口的暂时性拖累。港口运输停滞短时间内将令出口货物积压,21 年5-6 月的广深疫情最为明显。疫情对港口的阻碍是暂时的,后续会有所回补,对全年影响相对有限。
上海积极保供但物流阻碍仍需明显改善才行。1)上海工业生产并未出现类似武汉的长期主动性停工。2)工业生产掣肘主要在于供应链物流困难。原材料零部件短缺可能导致被动减产停产风险,汽车产业链最为典型。3)物流阻碍已得到国务院重视,初现缓解曙光,上海市已着手复工复产。4)深圳全域静态管理时间短,电子产业链几乎未受影响。
压力测试:4 月工业生产拖累约2.5%,复工越早影响越小。1)测算4 月全国工业增加值或受2.5%左右冲击。我们综合考虑上海产业链对苏浙两省的外溢效应,预计4 月工业增加值受疫情冲击的幅度约在1.9%-3.2%之间。同时考虑到疫情对工业生产影响越大,居民的收入损失也就越明显,未来居民对于消费就会越谨慎,需求的收缩令工业生产难以快速回到疫情前水平,轻、中、高三种幅度对2022 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的冲击分别为-0.1%、-0.3%和-0.6%。2)港口受阻拖累出口,但解封后有望回补。上海疫情直接影响到全国最大的出口海港产业链物流,但在深圳复工复产和国务院以及交通运输部对物流阻碍的积极关切下,4 月出口或仍有一定韧性。预计 4 月出口同比增速可能下滑至5.0%-9.5%区间内。3)预计后续政策强调畅通物流、刺激消费两大方向。首先,预计近期政策仍将持续强调保证防控更快见效。其次,当前需快速畅通供应链物流,保障交通运输设备、机械装备、电子产业链物流完整高效。此外,个税减税作为促进消费可持续性较好,见效较快的政策,近期推出的必要性有所提升。若工业生产面对较大幅度的冲击,政策后续要将全年工业增加值实际同比稳定在5.6-5.7%左右相对正常水平,需要年化拉动商品消费约2000 亿左右。或可以通过个税减税年化6000 亿(新增5000 亿左右)满足。
(文章来源: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