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合作交流办获悉,津南区在对口支援地区策勒县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的过程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津南区援策干部的带领下,天津援疆策勒工作组结合各村实情,以合理规划为前提,以共建共享、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为原则,聚焦“三着力”全面推进策勒县三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打造以“产”发展致富村
以产业为乡村振兴“铺路”。自策勒县三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始打造以来,津南区同策勒县工作组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围绕目标体系、工作体系,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步完成重点项目建设项目表,制定时间表,画出作战图,倒排工期,分类分步推进,总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200万元,稳步推进三村乡村振兴产业建设,并取得良好成效。
巴什玉吉买村建立以合作社、小规模连片联户经营方式,发展特色石榴产业和养殖业,推进种养殖业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提升种养殖品质,推进农副产品的价值转化;津南新村打造大棚种植蔬菜基地,建设冷库和农产品加工车间,完善蔬菜产业发展配套设施,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增收;团结新村着重发展易地搬迁试验区后续产业,促进当地红枣、饲草料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推动产业兴旺,带动搬迁户就近就地就业。
着力推进生态振兴,打造宜居康养幸福村
以生态为乡村振兴“添色”。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又一项重要任务,为推动三个乡村示范村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天津援疆策勒工作组决定在巴什玉吉买村计划安排资金500万元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及配套设备设施等(约1500平方米),改善含村内道路整治建及户内庭院的人居环境;在津南新村计划安排资金300万元重点用于全村路面破损维修、护栏和立体美化,配备厕所和卫生环境配套设施等;团结新村计划安排资金300万元进行道路标识牌修缮,文化广场宣传栏设计安装等。让三个乡村示范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并结合三个村区位优势进一步实现“农业+旅游产业”的观光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着力推进文化振兴,打造民族特色亮点村
以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要让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就要挖掘好、利用好、发展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天津援疆策勒工作组依托策勒县域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生态文化资源等,凝练和打造好鲜明特色的文化产业。在巴什玉吉买村,援策工作组根据策勒县现有区位环境优势打造了一个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历史、策勒县发展史、援疆成果展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津南新村重点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实施送思想、送文化、送技能“三送”计划,提升乡村振兴基础支撑能力;在团结新村重点结合县域民族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打造中华文化长廊,丰富群众精神文明生活。策勒工作组着力建设“一村一景”的特色文化,让每走一步都成为一个景点,让有根源、有亮点的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引领乡村振兴。(津云新闻记者赵颖妍)
(文章来源: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