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增长4.8%
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
工业方面,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0%,比前值下降2.5个百分点。
消费方面,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59亿元,同比增长3.3%。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环比下降1.93%。
投资方面,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4872亿元,同比增长9.3%。
【点评】在海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内疫情多点暴发等多重压力影响下,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平稳开局实属不易,这主要得益于今年前两个月中国主要经济数据表现远超市场预期。然而,3月份以来,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将在二季度开始显现。业界认为,要想实现全年5.5%左右的目标增速,稳增长政策急需在二季度加码。
个人养老金年缴费上限12000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4月21日公布。意见提出,推动发展有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意见规定,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国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并依规领取个人养老金。
【点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以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第二支柱职业养老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但长期以来,三大支柱发展极不均衡,第一支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几乎承担了全部养老责任,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收支压力日益凸显,因此,需要尽快建立个人养老制度,扩大养老金收入来源。而对于个人而言,个人养老金的推出一方面可以增加个人养老资产储备的渠道;另一方面,合格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也不失为一种安全的投资方式。
国常会核准3个核电项目
4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能源保供增供举措,提升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会议指出,一要发挥煤炭的主体能源作用。通过核增产能、扩产、新投产等,今年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
二要推动煤电机组节能减排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全年改造规模超过2.2亿千瓦。
三要在严格监管、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对经过多年准备和全面评估审查、已纳入国家规划的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陆丰三个核电新建机组项目予以核准。
【点评】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本次会议再次强调能源保供的重要性,提出未雨绸缪推进条件成熟、发展需要的能源项目开工建设,既利当前又利长远。
其中,三个核电新建机组项目获得核准备受关注。这是2021年4月以来,首次有新的核电项目获得国务院核准。专家认为,随着国内核电技术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十四五”期间核电产业发展步伐有望加快,在“双碳”背景下,核电的发展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证监会喊话机构扩大权益投资比例
4月21日,证监会召开全国社保基金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围绕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听取意见建议。
会议提出,养老金、银行保险机构和各类资管机构是投资者中的专业机构代表,也是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专业机构应在增强投资能力、推进落实长周期考核、发挥专业投资者功能、提高权益投资比例四方面贡献力量。
【点评】近期,有关部门密集提出稳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举措。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十四五”期间政策引导更多的机构投资者,特别是采取更多措施鼓励国内保险资金、养老金、社保资金提高入市比例将是大势所趋。这些举措将进一步稳定投资者等市场参与主体的预期,提振各方信心,维护市场稳定。
人民币一周贬值超1000个基点
本周,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贬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4月22日的数据显示,当天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4596,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下调,累计下调幅度达876个基点。
外汇市场上,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也双双跌破6.5,三个交易日累计都贬值超过1000个基点。
【点评】造成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主要受到国际金融市场走势和市场供求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美联储或加快加息步伐是最直接因素。由于美国通胀高企,美联储频频放鹰,在此背景下,美元、美债齐涨,美元指数创出近年高位;人民币汇率则承压下挫,快速回调。
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22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中国外汇市场韧性不断增强,有基础和有条件适应本轮美联储政策调整。他认为,未来人民币汇率会呈现双向波动,并且会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