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资排排网
首页  >  股市头条新闻

抢抓农时促春耕 田间奏响交响曲

作者:配资排排网  来源:转载  阅读:70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是一年春耕时。最近,在翔安区新圩镇的田间地头,农民们抢抓农时,不负春光,陆续插秧,乡间田野上奏起春耕交响曲。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记者了解到,翔安区新圩镇党委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省市对粮食工作的要求,以及“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部署,切实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确保春播春种有序推进,确保全镇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农民

  今年种水稻有补贴很多人扩大种植面积

  上周末,记者来到新圩镇新圩社区,映入眼帘的是大片水田里繁忙的春耕画面。

  今年56岁的黄天顺卷着裤管,光着脚丫,踩着漫过脚踝的水,左手握一把青秧,右手如小鸡啄米,低首弓背,把一株一株秧苗插进田里。身边是已插好的秧苗,而他正在排查比较稀疏的区域,再补插一株秧苗。

  “前几天我们已经完成插秧了,这几天主要是补插,等过几天,就要开始施肥、除草了。”黄天顺向记者介绍他的日程安排。他的子女都已工作,家里只剩夫妻俩,依靠种地为生。听说今年种水稻有补贴,黄天顺就增加了种植面积,从一亩变成两亩。

  黄天顺说,种水稻很辛苦,且收益比较低,所以以前种的人比较少,且种植面积普遍不大,很多农民只是为了获取口粮,或者不想让地荒废。如今有了补贴,大家的积极性就上来了,“身边很多人今年都扩大了种植面积”。

  育苗场

  秧苗购买量明显增加有人一次性预订20亩

  在新圩镇,今年增加水稻种植面积的农民还有许多,这直接带热了当地的水稻育苗场。“最近陆续播种,来我们育苗场买苗的人明显比去年多。”黄金杯种苗场位于新圩社区林尾村,老板黄金杯一边接待络绎不绝的购苗农民,一边与工人一起下地拔苗。

  “今年政府有补贴,大家种水稻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黄金杯笑着说,他家三代都以育苗为生,除了培育茄子、苦瓜等蔬菜苗,每年也会培育一些秧苗。去年,育苗场培育的水稻秧苗可满足180亩种植面积的需求,今年开足马力,全力扩大秧苗培育面积,预计可增加到380亩。黄金杯预计,今年单秧苗这块,可带来3万多元的收入,比去年增加10000元。

  黄金杯的育苗场附近还有多个育苗基地,齐聚黄加富、黄振兴、陈金水、黄水林等育苗大户。这个时节,这些育苗大户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在黄加富的基地里,记者看到5名农民正在抓紧出苗。“有人一次性预订20亩秧苗,所以我们凌晨五点就出来干活了。”一名工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起,这里逐渐形成新圩镇重要的蔬菜和水稻育苗基地,育苗基地约有40亩,引进隆平高科、丰乐种业等公司的优质水稻品种,每年早稻优质秧苗可供应水稻种植约1000亩。今年,受政策红利鼓舞,基地纷纷加大育苗力度,预计秧苗供应量将大大提高。

  合作社

  腾出一半土地种甘薯算一算利润很喜人

  除了水稻,新圩镇一些蔬菜种植大户也积极响应号召,适时调整种植结构,利用已有的规模耕地和先进的技术条件,种植以甘薯为代表的旱粮作物。60岁的翔安区金镭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金镭是其中之一。他是新圩镇后行人,拥有113亩蔬菜基地,此前主要种植小葱、甘蓝、西蓝花等。

  今年,朱金镭“出人意料”地拿出一半土地,分两批次种植从广东湛江引进的甘薯新品种,第一批30亩已种下,第二批25亩也将于近期种植。为何这么做?因为新圩镇政府积极落实惠农政策,让他顺利申请到每亩每吨500元的商品有机肥补助。

  “甘薯种植不需要平整的土地,而且我的基地本身就全部安装节水喷灌设施,在后期人工方面可以省下一大笔成本。”朱金镭告诉记者,他选种的甘薯品种不仅抗虫害,亩产高,一亩可达四五千斤,而且生长速度快,到6月中旬就可以上市了,不影响其他季节蔬菜的种植。如果按每斤两元的市场价售卖,一亩可卖近一万元,扣掉每亩一千多元的租地成本和其他成本,一亩可赚七八千元,55亩可赚40多万元,再加上有机肥补贴,利润颇丰。

  朱金镭说,他将积极响应号召,继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为保障新圩镇粮食安全尽一份微薄之力。

  政府

  落实多项补贴政策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我们要在全镇营造种粮光荣的氛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新圩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说,新圩镇是翔安区乃至我市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常年种植葱蒜、甘蓝、白菜、大棚茄果、瓜类等。这里也是翔安区早稻生产主要地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超过3500亩。

  我市上月提出扶持粮食生产六条措施后,新圩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切实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坚持“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广泛开展宣传,鼓励农民多种水稻。目前,根据各村居的调查摸底,有意向种水稻的有3900户,面积达7900亩。

  据了解,有关部门将对种植早、中、晚稻的生产主体给予每季每亩财政补助750元,对购买水稻全程机械化社会服务的生产主体给予每亩每季不超过450元的财政补助。种植大豆者,可获得每季每亩财政补助1000元。

(文章来源:厦门晚报)

上一篇:跨境电商设海外仓 最高扶持200万元
下一篇:基础材料和工程服务行业北上资金周报

热门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由网友自行发布,我们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21 配资排排网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