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2022年云南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发展论坛暨专题培训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论坛还举行了“面向南亚东南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昆明)基地”“昆明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授牌仪式。
论坛由昆明市市场监管(知识产权)局指导,云南财经大学、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主办,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承办。
当前,知识产权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国家急需具有丰富国际交流经验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深度参与国际知识产权治理,应对知识产权国际竞争,捍卫国家利益与安全。2021年12月3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的《知识产权人才“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能力提升,推动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实施国际化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建设定位清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运作高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昆明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昆明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叶明发表“培养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助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主题演讲。他表示,当前我国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非常紧缺,人才缺口将使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面临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昆明将利用建设重点城市的契机,培养大量的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助力区域性知识产权城市建设,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我们将以新挂牌的南亚东南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昆明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为主要载体,结合知识产权试点高校项目以及知识产权集聚区等建设,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的人才培养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南亚东南亚技术服务转移中心和南亚东南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培养应用性和实务型的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叶明说。
云南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佴澎作了“新时期的高校使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主题演讲。他指出,知识产权人才是发展知识产权事业的第一资源,是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落实必然要求发展知识产权教育,对此,作为培养高等人才主要阵地的高等院校责无旁贷。
佴澎指出,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人才“十四五”规划》的数据显示,目前设立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高校仅100所(在全国高校中占比不足3%),每年毕业生不足2万。“十三五”时期,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共约69万,要实现2025年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规模超过100万的目标,缺口很大,任务艰巨。目前在昆高校几乎没有知识产权专业,专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存在重大缺口。“云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将发挥高校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作用,将国内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国际知识产权培养有机结合,尤其是充分发挥法学院在国际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助力昆明市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添砖加瓦。”佴澎说。
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院长马敏象作了“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助力云南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从六方面介绍了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提出促进云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发展的三方面建议:一是着力推进顶层设计,汇聚各方资源,培育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知识产权智库,加强高等院校知识产权学科体系建设,提高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二是扩大现有知识产权人才的继续教育范围,打造阶梯式人才队伍;三是深化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推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协同合作。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王景在“谋划”十四五“ 打造知识产权发展新高地”主题演讲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昆明知识产权的发展重点应当从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提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加快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推动面向南亚东南亚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等五个方面入手。
昆明物理研究所知识产权中心书记赵杰分享了科研机构在参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及人才培养中的思考。他表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研究所将围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产业布局,以人才队伍建设支撑知识产权体系化管理,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科技创新、市场竞争、产品营销等活动,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水平。
论坛还邀请了云南大学法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昆明医科大学法医系、昆明城市学院法学院、西南林业大学法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院等高校专家学者参会。中国大学生及海外留学生代表还就如何理解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及如何成为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开展互动交流。
□管之文
(文章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