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资排排网
首页  >  股市头条新闻

毕马威:“出海”是未来本土药企在全球药物创新中拥有话语权的关键

作者:配资排排网  来源:转载  阅读:74

  近年来,药企“出海”布局步伐加快。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主管合伙人于子龙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称,从长远来看,“出海”是未来本土药企在全球药物创新中拥有话语权的关键。

  于子龙认为,本土药企研发能力日渐成熟是药企“出海”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生物医药迈向以创新为主导的新阶段。本土企业自主创新成果在2021年集中落地,自研新药占比高达35.8%,与进口新药齐平,体现了国内企业开启创新转型的决心,并取得初步成效。中国药企放眼海外市场,一方面可以借此弥补国内收入的减少,另一方面是其成长为全球领先药企的基本门槛。

  于子龙介绍,目前药企“出海”主要包括自主出海、借“船”出海、联手出海三种模式。其中,借“船”出海是目前我国企业采用最多的“出海”方式。“中国药企把自研产品的海外、全球权益卖给海外企业,海外企业接过接力棒,负责后续的临床开发、申报上市、生产和销售等工作,包括专利授权等。”于子龙说,借“船”出海的模式灵活、高效,对企业门槛相对不高;但合作方的选择,以及是否能在谈判中取得最佳成果是对中国药企的考验。

  对于如何推动药企“出海”,于子龙说,从出海模式选择角度看,企业可对不同的出海模式进行结合,实现更高的收益增长。在不同的“出海”模式下,商业决策需要配套的税务安排,才能优化税收成本负担,规避税务风险。建议“出海”药企结合业务实际和未来发展情况,充分了解各国税收政策和实践,做出深化的、前瞻性的、细致灵活的税收筹划,为“出海”保驾护航,为企业产生价值。

  此外,于子龙表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海策略及行动计划,但不论处于哪一阶段,都要实时追踪当地市场并对政策进行准确解读。对中国药企而言,需要准确把握自身产品特点,透彻分析同类产品的获批情况,以及当地监管机构规则与流程,同时还要与当地药监部门建立充分信任和有效沟通。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上一篇:中国开发区协会成立干细胞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业委员会
下一篇:《股东来了》2022 | 海通证券投教基地走进北交所上市公司威贸电子

热门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由网友自行发布,我们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21 配资排排网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