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增速在4月放缓后,5月出口重回两位数增长。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以人民币计价,5月我国出口增速为15.3%,比4月提升13.4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指出,5月出口增速回升是国内复工复产、全球经济复苏等多方面利好因素“共振”的结果。虽然我国外贸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但外贸发展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不断增强,向好趋势有望保持。
5月出口增速明显回升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04万亿元,增长8.3%。其中,出口8.94万亿元,增长11.4%;进口7.1万亿元,增长4.7%。
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45万亿元,增长9.6%。其中,出口增长15.3%,较4月的1.9%提高13.4个百分点;进口增长2.8%。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表示,5月出口增速较4月大幅上行,主要利多因素包括:一是,全球需求仍处于扩张状态。5月衡量全球经济景气度的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为52.40,较前值上行0.10个百分点;摩根大通新订单指数为50.90,较前值上行0.40个百分点,二者表明5月全球外需尚处于扩张状态。二是,价格对出口的支撑仍在。5月追踪一篮子商品价格表现的CRB指数为52.46%,虽然较前值下行5.16个百分点,但依旧位于历史高位区间,对5月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形成强支撑。三是,随着我国复工复产快速推进,物流与产业链供应链等得到较好修复。
“长三角地区复工复产的快速推进,制约4月出口的不利因素得到较大缓解,这也是5月出口增速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郑后成说。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说,需求端来看,虽然欧美外需收缩,但RCEP生效对出口有一定程度的带动。供给端来看,国内有序复工逐渐缓解供给约束。5月以来,珠三角供应链已基本从疫情困境中修复,广东整车物流指数恢复至95.6,长三角也逐步复工复产,5月上旬上海口岸的进出口监测货值环比增长了17%,上海港单日吞吐量已恢复至正常的九成。这些利好因素推动5月出口恢复性增长。
纾困政策助力外贸持续向好
针对外贸主体经营中的困难,今年以来,国家不断加码稳外贸政策举措。4月13日、5月5日、6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均提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稳定外贸发展。稳外贸政策围绕稳订单、通物流、稳定企业现金流等方面全面落地。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说,针对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27个部门,研究出台了一批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的政策。
“在保通保畅方面,商务部会同各部委确定了重点外贸企业名录和相关物流企业及人员名录,对生产、物流、用工等各方面予以保障。在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方面,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短期险规模,特别是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进一步提高承保覆盖面,缩短理赔时间。在抓订单拓市场方面,优化创新线上办展模式,打造国别展、专业展、特色展,帮助企业获取更多外贸订单。在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方面,我们支持劳动密集型外贸产业在国内实现梯度转移,保障就业岗位,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王受文说。
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稳定了外贸企业经营信心。盛威国际董事局资深副总裁王磊表示,“比如,加大出口退税政策支持力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问题,企业感受明显。此外,地方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比如保障物流畅通稳定,也给企业吃了‘定心丸’。”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说,5月外贸数据显示我国外贸韧性足、基本盘稳,外贸主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随着国内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物流堵点逐步打通,我国外贸产业链的完整性、外贸产业的竞争力将会进一步显现,未来外贸进出口将会持续向好态势。“尽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滞胀风险增加,外需增长缓慢,但我国外贸出口依然实现了15.3%的高速增长,远超预期,这显示我国外贸发展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不断增强。我国外贸规模大、基础好、韧性强,加上海运费用高、缺柜、缺芯等不利因素正在逐步好转,未来外贸进出口将会持续向好态势。”
“我国的自贸协定伙伴越来越多。这些自由贸易协定发挥的减税作用和贸易便利化作用也会对于我们的外贸发展起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使我们的外贸增长保持稳定,质量得到提升。”王受文表示。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